轉播到騰訊微博

央視揭一條龍黑幕,9家藥廠13批次藥品檢出問題
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播出節目《膠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進行脫色漂白和清洗,隨后熬制成工業明膠,賣給浙江新昌縣藥用膠囊生產企業,*終流向藥品企業,進入消費者腹中。記者調查發現9家藥廠的13個批次藥品所用膠囊重金屬鉻含量超標。
有些藥品對人體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有較大的刺激性,所以需要用膠囊包起來才便于服用,膠囊作為藥品的重要輔料同樣也會被人體消化吸收。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這小小的膠囊里卻隱藏著大秘密。
走訪膠囊廠
明用食用膠暗用工業膠
原料庫房,只見到每噸售價3萬多元的明膠。王浩明透露,兩萬元的一般不放在這里,因為隨時進行檢查。
儒岙鎮位于浙江省新昌縣,是國內有名的膠囊之鄉,有幾十家藥用膠囊生產企業,年產膠囊1000億粒左右,約占國內藥用膠囊產量的1/3.
記者發現,這里的膠囊出廠價差別很大,同種型號的膠囊按1萬粒為單位,價格高的每1萬粒賣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卻只要四五十元。
浙江省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王浩明向記者透露,膠囊價格懸殊跟明膠原料有很大關系,一種是兩萬多(1噸),一種是3萬多元。
在這家廠的原料庫房,記者只見到每噸售價3萬多元的明膠。王浩明透露,兩萬元的一般不放在這里,因為隨時進行檢查。記者跟隨這名銷售經理,在另外一個原料庫房見到了每噸售價兩萬多元的明膠。這種明膠用白色編織袋包裝,上面沒有廠名廠址等任何產品標識。兩種明膠外觀非常相似,都是呈淡黃色顆粒狀,肉眼幾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別。
記者在新昌縣走訪的多家膠囊廠,都在暗中使用這種來路不明的白袋子明膠加工藥用膠囊。一提到這種明膠的來源,廠家都非常警惕,不愿多講。
歷時半年,記者十多次前往新昌縣調查,終于摸清暗中銷售的白袋子明膠的來源。一名曾在新昌華星膠丸廠承包膠囊生產線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這種神秘的白袋子明膠大多來自河北、江西等地。
探源明膠廠
碎皮堆成山散發刺鼻臭
《中國藥典》規定,生產藥用膠囊所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達到食用明膠標準。按照《食用明膠》行業標準,食用明膠應當使用動物的皮、骨等作為原料,嚴禁使用制革廠鞣制后的任何工業廢料。
根據掌握的線索,記者隨后來到河北省衡水市追查白袋子明膠的真相。
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位于衡水市阜城縣,是一家獲得食品添加劑產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據廠里的一名經理介紹,他們廠去年生產了1000多噸這種白袋子明膠,其中大部分都賣給了浙江新昌地區的藥用膠囊廠。該廠經理宋訓杰告訴記者,白袋子包裝的明膠之所以便宜,是因為使用了一種價格低廉的“藍皮”作原料。
記者在這名經理的帶領下,見到了“藍皮”———廠里的空地上,遠遠望過去像垃圾回收場,記者原以為這些堆得像小山一樣的東西是廠里的生產垃圾和廢料,走近才發現這些都是各種各樣的碎皮子,散發著刺鼻的臭味。
據該經理介紹,這種碎皮子正是“藍礬皮”,業內俗稱“藍皮”,實際上就是從皮革廠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來的下腳料,所以價格便宜,每噸只要幾百元。
《中國藥典》規定,生產藥用膠囊所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達到食用明膠標準。按照《食用明膠》行業標準,食用明膠應當使用動物的皮、骨等作為原料,嚴禁使用制革廠鞣制后的任何工業廢料。
這種被明令禁用的工業皮革廢料經過生石灰浸漬膨脹、工業強酸強堿中和脫色、多次清洗等一系列工序處理后,變得又白又嫩,看上去跟新鮮動物皮原料沒什么兩樣。
在熬膠車間,記者注意到,正在熬制的皮子里面還夾雜著其他異物。宋訓杰解釋,里面的臟東西熬完膠以后都會清出去,有沒有臟東西沒關系。
熬出來的透明膠液,再經過濃縮、凝膠、干燥、粉碎等工序,就成了淡黃色的所謂“藍皮膠”。這種明膠實際上就是國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藥品原料的工業明膠。當記者問這種工業明膠能否用來生產藥用膠囊時,宋訓杰表示:“****沒問題。”
“藍礬皮”是工業皮革廢料,皮革在工業加工鞣制時使用了含鉻的鞣制劑,往往會導致鉻殘留,使用這種“藍礬皮”加工的工業明膠,重金屬鉻的含量一般都會超標。
宋訓杰稱:“藍皮”鉻不用化(驗),肯定超標。一般十五六(倍)吧。
在車間,記者注意到,這種工業明膠被分別裝入兩種包裝袋,一種包裝上赫然印著“工業明膠”的字樣,另一種包裝上則是一片空白,沒有任何產品標識。后者則賣到浙江等地的膠囊廠加工藥用膠囊。
重返膠囊廠
膠囊制成型從不檢鉻毒
鉻,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 N A造成損傷,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誘發基因突變。
這種采用工業皮革廢料做出來的工業明膠,又是怎么加工成藥用膠囊的?記者繼續回到新昌縣調查。
膠囊作為藥品輔料,生產環境和加工過程必須衛生。但是在新昌縣卓康、華星等膠囊廠,記者卻看到了另外一幕:人員未經**,便可隨意出入生產車間。負責挑揀整理的工人直接用手接觸膠囊。一些掉在地上的破損膠囊被掃起來,連同切割下來的膠囊廢料一起回收使用。
記者看到,這種工業明膠原料在用來加工藥用膠囊前首先要進行溶膠,并根據藥廠需求添加各種食用色素進行調色。由于這種明膠不衛生,在溶膠調色的過程中還要加一種名叫“十二烷基硫酸鈉”的化學原料**去污。溶解的膠液再經過半自動膠囊生產設備成型,*后通過切割整理,便加工成了五顏六色的藥用膠囊。
按《中國藥典》規定,出廠檢鉻,但是這種膠囊沒有對重金屬鉻進行檢測,就直接包裝成箱,貼上合格證出廠了。在卓康、華星等膠囊廠,甚至連檢測膠囊鉻含量的設備都沒有。
鉻,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 N A造成損傷,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誘發基因突變。
2010版《中國藥典》明確規定,藥用膠囊以及使用的明膠原料,重金屬鉻的含量均不得超過2m g/kg.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檢測,華星、卓康兩家膠囊廠白袋子明膠原料樣品的鉻含量分別為62.43m g/kg和103.64m g/kg,兩廠藥用膠囊樣品中鉻含量分別為42 .19m g/kg和93.34m g/kg,而國家標準中,鉻含量不得超過2m g/kg.
追訪
制藥廠
查鉻挺麻煩“合格”先寫上
“(鉻)上原子吸收的(檢測)它那比較麻煩,得安排時間才能上,所以先寫上了(合格)。”
“鉻啊,含鉛啥的都不檢,正常應該檢的,對身體都有害的。”
根據華星膠囊廠透露的線索,記者分別對青海格拉丹東藥業公司和吉林長春海外制藥集團公司兩家制藥廠進行了調查,發現這兩家藥廠的確都在使用浙江華星膠丸廠生產的藥用膠囊。
青海省格拉丹東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應海稱,該公司所用的藥用膠囊肯定正規。一是生產廠家要有資質,再一個每一批貨包括空心膠囊都必須經過該公司的質量檢驗。
在吉林長春海外制藥集團公司,記者看到,僅一張化驗單上顯示該廠所用華星膠囊廠的膠囊就達2040萬粒。而檢驗人員未經檢測就在鉻的檢測項目處寫上了合格的結論。
吉林長春海外制藥集團公司檢驗人員稱:“(鉻)上原子吸收的(檢測)它那比較麻煩,得安排時間才能上,所以先寫上了(合格)。”吉林長春海外制藥集團公司車間主任程兆平則告訴記者:“鉻啊,含鉛啥的都不檢,正常應該檢的,對身體都有害的。”
根據調查中掌握的線索,記者分別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對藥店銷售的一些制藥廠生產的膠囊藥品進行買樣送檢。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反復多次檢測確認,9家藥廠生產的13個批次的藥品,所用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超過國家標準規定2m 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標*多的達90多倍。
拍案驚奇
警方趕到查處時
明膠工廠突起火
南都訊 昨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了河北、江西、浙江有一些不法廠商使用重金屬鉻超標的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來生產藥用膠囊的消息。記者昨日中午趕到河北的一家生產基地時,正好看到了一輛滿載白色袋子的車輛開出工廠。昨日下午3時,當公安部門趕到時,該工廠廠房車間突然起火。目前公安部門已經趕到現場進行執法。
另一方面,記者也于昨日下午2時趕到了浙江新昌的問題膠囊生產廠家,目前當地執法部門已對問題膠囊廠展開調查。
延伸閱讀
“別吃老酸奶和果凍扔雙皮鞋轉眼進肚”
4月9日,央視知名主播趙普發微博稱,不要再吃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另一微博認證為“**媒體人”的“朱朱文強”也在其微博中稱,央視一哥們說,以后你們誰也別吃果凍和酸奶了,大伙問為啥,他弄了一個比喻說,哪天你們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末了,這哥們說,其實這才是今年3·15晚會的重頭,可惜片子沒播。”
9日晚些時候,趙普和“朱朱文強”的微博都被刪除。但這是這一輪工業明膠用于食用品制造的擔憂的源頭。